close

另飲一杯我心中永遠的「大紅袍」

(臺灣)林靜雅

我問耳邊清風

你在等什麼

茶說  我在等一份緣

我問足下輕沙

你在等什麼

茶說  我在等我自己

       在武夷山「印象大紅袍」的舞臺上,有這麼一段獨白,深深觸動著我的心。

       是的,我在等什麼呢?等難得的這樣一份緣,越過臺灣海峽與武夷山秀麗的山水及豐富的人文相遇;是這樣難得的一份緣,踏上先哲曾走過的足跡,我穿越時空與八百多年前的朱子相應,沈醉在朱子浩瀚哲思意蘊中。

       是的,我在等什麼呢?等這一刻尋回真正的自己,從飛機起飛的那一刻起,整整八天朱子之路的行程,我拋開了原來忙碌的生活,我卸下扮演的許多角色,不再是個媽媽、不再是位教師,不再像陀螺般忙碌的轉呀轉,離開原有的生活,我才可以完全的放下,並且完全沉澱心靈,悠閒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武夷山的茶怎麼喝——放下,這次我試著放下原有的生活步調及忙碌,飲一杯好茶……

       朱子學說如一杯上好的「大紅袍」,傳說中一位趕考的書生因病喝了大紅袍而痊癒,中舉後將皇帝所賜大紅袍披於此茶葉而得名,而朱子學說之于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亦如大紅袍,孔孟思想沒有朱子的發揚光大無以傳承,儒家思想因朱子這一壺「大紅袍」而得以蘇醒。朱傑人教授在鵝湖書院講課最後結語中,語重心長的說道:「中國歷經三大浩劫,若要開藥方,則回歸傳統為不二法門,而中國要回歸傳統離不開朱子,要建立和諧理想的大同社會,更不能離開朱子學」。另一方面,大紅袍代表著武夷山的茶葉正宗,亦如朱子代表著中國理學正宗,而巧妙的是「朱」不正是「紅」嗎?

       朱熹既是我國的大哲學家,也是我國古代大教育家之一。朱子畢生致力於辦學興教,從白鹿洞書院到考亭書院,留下了辦學興教的足跡,而他在武夷山辦學的時間最長,教育思想建立在深厚的哲學基礎,留給我們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而這些思想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綜觀朱子思想體系的建立歷程,可發現其對於童蒙教育甚為重視,在長達四十年之久的教育活動中,蒙學著作不下十餘種,對蒙學的關注實為前人所少有,其中又以《小學》和《童蒙須知》兩部蒙學教材最為人所熟知。由於朱子聲名的巨大影響,在他的推動下,中國的蒙學教育至宋代已趨完善,且元、明、清三代的蒙學教育也幾乎都是圍繞朱熹的思想展開的。

       誠然,朱熹的蒙學教育不離其鞏固封建倫理綱常的基本內容,但就其教育特點而言,許多見解是合理且深刻的。朱熹也關注到兒童心理發展,從灑掃等近處之事學起,掌握循序漸進,學不躐等的教育原則。

       由於個人在臺灣現職為小學老師,因此對於朱子蒙學教育思想特別感興趣,也對於五夫鎮朱子學校的參訪相當期待。在蓮花盛開的季節,我們來到了五夫裡,走進朱子巷,那是朱子每日講學必經之路,循著前人的足跡,踏著前人的步伐,心中一直在思索著,如何將朱子在書院教化的精神內涵落實於現代教育中。接著我們到達了世界第一座也是唯一以朱子命名的「朱子學校」,一走進校園就感受到濃厚的朱子文化韻味,學校透過「境教」將朱子文化融入校園中,並推動編寫相關教材推廣,同時舉辦傳統的敬師禮。站在學校後門「紫氣東來」的牌樓下,遠眺朱子過去講學的興賢書院,一種傳承中國文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期許我們教育思想在不同時空的因緣際會中,經由前人累積的思想結晶及知識交流,能為現代教育提供一個具前曕性及啟發性的參考模式。朱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想,透過朱子學形而下的禮儀制度,應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將儒家思想內化於心。同時也期待將此行的許多感悟與體認帶回臺灣的教育現場,讓中國傳統的儒家教化教育理念菁華不致於淹沒在「西方開放教育」及日本「學習共同體」的風潮之下。

       朱土申會長在朱子學校歡迎會中,殷殷切切的說:「『感悟』最重要,不要忘了曾一起走過的這條路,成為我們生命中思想內涵昇華的動力及推力,即使未來地位變了,思想精神感悟永遠不變。」誠如朱子「觀書有感」一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份感悟就如同活水般提供我們更深層的能量,在生命過程中不斷提升心靈,照見自己。

       南溪書院、紫陽故居、朱子巷、興賢書院、鵝湖書院、黃坑墓園……我們沿著朱子出生、成長、講學、終老之地一路探訪,這趟旅程感受不在參觀地,也不在禮的形式,而在於精神。朱子學說並未過時,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須不斷重新詮釋,賦予新的生命及時代意義。

      「你的心決定這杯茶的味道」,印象大紅袍裡這句話一直回蕩在我耳邊,久久不能消散,於是乎,我以武夷山環繞的峰巒疊嶂為壺,傾入九曲溪流甘甜的水,以朱子學為茶基,斟上這杯上等「大紅袍」,我輕啜細飲的品嘗著……(林靜雅:臺灣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碩一研究生,臺灣陽明小學教師。)

arrow
arrow

    Confucian25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