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我們一起在路上
李雪雪
又是一載春秋。時間的年輪漸漸外擴,如今我大學的第二個暑假也已悄然逝去。重新拾起行囊,回歸到大學生活中,我仍然在回味著我的 2012 年的暑期經歷……
很難得、很榮幸,我有機會在第五屆朱子之路研習營裡結識這些志同道合、學富五車的鴻儒學者。他們博學多才、志在四方,但在朱子之路上,我們都是任重道遠。
在這支青春的隊伍裡,我是學歷水準最低的,但我很珍惜大家的這次相遇與相知。這些日子,我們有過論壇的研討、思想的共勉,也提升了學術以外的交流。一周的行程結束了,但我們的心依舊在路上,永遠的——
2012 年 8 月 22 日 福州
未曾謀面的我們齊聚有福之州。開營式上,旗手們進旗、領旗的瞬間令人心潮澎湃。記憶猶新,我們接過的是那份喜悅與期待,更確切的說,應是責任。老師說過,當有一天人們的腰包鼓了的時候,一定會回頭重拾那些遺失了的精神養料。事實亦如此,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日趨全球化的當今顯得愈發重要,因此,重走朱子之路意義深遠。
2012 年 8 月 23 日 福州
覽藍天白雲下的三坊七巷,感受閩先人生存之態。街區內,石板參差,巷坊縱橫;曲線山牆,匠藝奇巧,高牆還綴以亭、台、樓、閣,可俯視區內的祥和景象。蓊郁古樹旁,各處古址保存完整,名副其實人文與自然的結合。著裝橘紅色『朱子之路』文化衫的我們熙攘於人潮中,察閩地紀念,品古人舊處,悟先人之道。
2012 年 8 月 24 日 三明尤溪
尤溪是聖人朱子的出生地。南溪書院裡,參天古木赫然聳立,它是朱子年少時親手栽種的。這株樟樹飽受八百多年世故滄桑,在我看來,其實也正象徵著歷朝朱子思想的歲月沉澱。正堂兩旁的四幅板聯也體現朱熹的思想:「讀書起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也許,這也是朱子「存天理,滅人欲」思想的一方面吧!靜望殿前的半畝方塘,如打開的書頁,折中一線小橋一鑒開;靈魚肥碩,水清透石,雲影倒徊,為有旁側石魚泉眼供有源頭活水…… 頓悟《讀書有感》。
2012 年 8 月 25 日 武夷山
在武夷精舍舉行虔誠的敬師禮,我明白了古人是怎樣拜師求學的。校方準備的臘肉(感謝恩師)、芹菜(業精於勤)、蓮子(苦心教學)、紅棗(早早高中)、桂圓(圓滿自在)和紅豆(鴻運高照)等釋菜六禮由學員代表恭敬獻上,我深感古代教育中尊師重教的積極意義。前往柳永祠,聽老師耐心講解,看學員們知識互動,突然羞愧自己的知識是如此鄙薄,「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再登天遊第一山,仍歎其天造地設、鬼斧神功。仁者樂山,靜中氣象,這裡有理學正宗講學著書達半生之久的純然姿態。
九曲溪上,千筏齊進,滌足清顏;靈山守護,洗盡鉛華。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當我和朋友說起我們的這一行程時,他們不禁納悶:這分明就是遊玩嘛,哪像是學術研習?實則不然。只有淘淨心靈的繁華與繁瑣,才能真正接受精神的思想。流于九曲溪上,對青山明鏡,不得不由衷默念:什麼都可以拋棄,重活一回吧!武夷一小遊,退卻十年愁。續唱一曲心靈的《九曲棹歌》……
是日晚,在逐景而動的旋轉觀眾席上觀看武夷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大紅袍》,收穫最大的是藝術的震撼和心靈的澄淨。用心品茶,才能品出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演員說:「我們的衣服濕了,我們流汗了,但我們很幸福!」感恩女演員以茶之道為我端上來的那杯茶,它令我無限思索……你的心決定茶的味道。
2012 年 8 月 26 日 建陽、武夷山
重走朱子路,追逐先賢的思想光芒。
從建陽黃坑簡陋質樸的朱熹墓可以反映出歷代的人文習俗及朱子的一角思想;憑明朝原貌的『考亭書院』牌坊可瞭解朱子的歷史地位。由此可觀,對古人的褒貶絕不可囿於一隅,思想是特定時代的主觀縮影,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五夫紫陽樓下,祝夫人煮蓮教子;朱子巷裡,勤業的腳步聲亙古傳響。
興賢古街,世故滄桑;興賢書院,活源毓秀,文化的積澱愈久彌新。
2012 年 8 月 27 日 武夷山
在文化論壇與學術交流上,我是滿腦子一知半解的術語名詞,學者們德高望重、鞭辟入裡。學海無涯,我要一直在路上……
文化需要傳承,思想需要傳播。朱熹僅亞于萬世師表,但其教育、哲學、社會、倫理等各方面的思想卻不為多數人所熟知,這是時代的弊病。我們是新一代學術知識份子,負重致遠。
2012 年 8 月 28 日 上饒鉛山
馳騁於迂回的環山公路,以車代步重臻鵝湖論辯,學術的爭鳴依舊百花齊放。靜坐一刻,心靈卻走了很遠。常閉眼睛向內看看自己,用心感悟到的是空洞而豐富的自然;聽外界鳥語蟲鳴,用知覺來講解世界,頗有聚神的效果。
聽朱傑人教授的仿古教學,感其用心良苦。朱子有形而上的高深著作,亦有形而下的民主教育,普及最淺顯易懂的民眾教育對樹立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和諧大同社會,回歸傳統是必然選擇。
走朱子之路絕不同於其他形式化的活動,我確實獲益匪淺:一周的相處,我切身融入了朱子之路學術團,在這裡,我看到學術的百家爭鳴,思想的海納百川。濃厚的文化氛圍,使我對朱熹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在學術的瀚海裡,我是一粟,但我會一直努力的。
與我同住的是一位臺灣姐姐,一周的朝夕相處中,我們談讀書、講禮儀。研究生姐姐視野寬廣,帶給我外面世界的精彩;我呢,則跟姐姐講述祖國大陸的奇聞趣事。打開相冊,與朋友的合影一頁頁翻過,用心銘記我們一起走過的路,這些都將是我們一生的人生助力器。
旅行的意義重大,讀書、行路、閱人。寬闊自己的內心,與自然相容;尋找和豐富生命,接觸一山一水一風俗。旅行走過的是腳下的路,更是心中的路,目的地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否觸發內心的某種感受。
我是文學專業的本科生,有義務和責任將精華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其學術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朱熹的哲學思想,如理氣論、格物致知論、心欲理性論及其美學思想仍有其當今價值,都是值得深究的學問。
一份繁體的結業證書,一擔肩頭應挑的希望,一顆永在路上的心……(李雪雪:武夷學院人文與教師教育學院 2010 級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