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之路」驚豔三部曲
(臺灣)楊麗娜
飛機畫過晴朗的天空,隆隆的引擎聲,領著一群學子走入「朱子」的生命軌跡,是這份不可思議的奇緣讓我們相遇在八百年後的時空,一起重走大師的理想抱負與憂國憂民的情懷之路。
首部曲──緣聚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因遇緣而產生果,這一會在許多巧遇下,我們的善因結了善果。當老師告訴我們「朱子之路」的資訊時,心中猶豫了一會兒,八月二十二日啟程,二十九日結束,面對三十日就要開學上班的教師,時間壓力真的好大。話雖如此,我仍然決定帶著青澀、不成熟的論文,抱著學習的心態參與這次盛會。
遇見許多學員,頂著「資深領導」、「教授」、「博士」、「碩士」的光環,讓我這個碩一新生好膽怯,相對的也享受被照顧、呵護的禮遇。從發起人、領隊和籌畫小組、工作人員的身上,各個散發出強烈的使命感,大夥們將朱子視為「心肝寶貝」不容有絲毫的傷害,這份熱誠感染了與會的大眾,能參加這趟「朱子之路」真是與有榮焉,由衷的感謝此行幕前幕後,出錢出力的所有人。「彩虹之所以美麗,是因為背後有陽光和小水滴。」此行能圓滿,是因為有大家的付出。
二部曲──體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此之前個人並不覺得儀式的重要性,總認為只要心存恭敬,表現於外的態度一般既可,不必太講究。今天在「朱熹園」行拜師禮時,學員們穿著制服,排著整齊的隊伍,透過司儀的引導,全體一起行三鞠躬禮,雖然只是簡單的敬禮,心情是莊嚴恭敬的,在此領悟到:「自重而後人重」內在的念頭可以帶動外在的行為,外在的儀禮能引導內在的思考。此生於心而行于外的自然表現是相輔相成,彼此互有靈動的。
「路要自己走」,不管多麼困難,堅持到底才是成功的唯一辦法,走在天遊峰的石壁上,幾乎要放棄了,但是心中不斷的告訴自己要堅持,大家能走,為什麼我要退縮,咬緊牙根,一步步艱難的爬上那兩人身形寬的窄梯,走在陡峭的山壁上,遠觀像一群螞蟻在爬山,還真壯觀。此時念頭一轉,想一想,比起當初在如此險惡的岩壁上開路的人,現在爬山的人又算得了辛苦嗎?當時他們帶著工具,從無到有都做到了,何況我只是個走在前人辛苦開鑿的道路上,有什麼資格叫累,汗顏啊!
進入武夷山景區,映入眼簾的是高聳的山壁,白天有白天的景觀,夜裡有夜裡的夢幻。「心──決定茶的味道」,一聲嘹亮的吆喝,劃破寂靜的夜,大自然的舞臺正演出一出精采的戲碼「大紅袍」。透過燈光、音樂的效果,呈現出令人震撼的感受。坐在旋轉觀眾席上,每轉一個方向,就是一回驚奇,一會兒出現在遠遠的山壁,一會兒又行駛在潺潺的溪面,在最後還品上一杯盛情的茶。如此色彩繽紛驚豔連連,令人目不暇給,這種多層次的藝術感受,就像是洗三溫暖後再啖美食般,通體舒暢有說不出的滿足。「心──決定茶的味道」,一句多好的詞呀!就這句話撥動了我的心弦,「心」無遠弗屆,可以發動我們一切的行為,去達到理想境界。朱熹的修養功夫論;「涵養持敬」和「窮理致知」,指出「存心」而後「窮理」,「窮理」而後「敬心」。心力大過腦力,凡事存乎一心而已,用心就無愧。
三部曲──回歸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結束是另一個新的開始,經過八天朱子教育思想的洗禮,其中教授、研究生一篇篇精彩的論文,以及朱會長一句句深深的叮嚀:「要孝順父母啊!」真的受用。白鹿洞書院的教規,第一條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再高的學問,終究要能利益百姓。「家」是每個生命誕生、成長的地方,對這養育、教育我們的父母都無法盡孝,幌論其它了。
古清美在《宋明理學概述》中,說明朱熹的教育思想,做學問的順序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修身的原則是「言語忠信,行為恭敬誠實,克制欲望和憤怒,改過向善」,處事的原則是「講求義理、堅持正道而不計較功利」,待人接物的原則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就從我們最親的親人做起,落實五倫教育,從小學、大學,一路走入朱夫子形而上的學問,找到安身立命之處。
回歸到中國哲學研究的範疇,以「生命」為中心,以「實踐」為方法。而朱夫子用其一生實踐自家的學說至死不休,是為天下學者的榜樣。除了讚歎!還是讚歎!個人在此為朱子之旅劃一個完美的休止符,期待來年有更多的學人一同學習與成長。(楊麗娜:臺灣華梵大學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