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是人間別有天
──朱子之路後記
張凱作
從未想過會與聖人如此接近。火車穿越叢山,緩緩進入福建境內,一切都似乎散發出莊嚴的氣氛。說不清楚是因為閩地那層出不窮的異域風情不斷給我這個從小在東北長大的孩子以視覺的衝擊,還是因為這片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土壤給我這個宋明理學的研習者及愛好者以靈魂的震撼,總之,隨著列車的漸行漸南,我的心跳也隨之急促起來。頭腦中一直有一個揮之不去的聲音對我說:「就要到朱子的故鄉了,你準備好了嗎?」
一、山水之間
清晨,乘巴士去天遊峰。大陸、臺灣的老師和同學共幾十人來到山腳下,高大而柔和的山脈呈現在眼前。看慣了東北那嚴峻、棱角分明的山峰,再看這秀麗挺拔的天遊峰,別有一番滋味。不覺想起了《論語》裡面形容孔子的那句話:「威而不猛」。是的,正是這樣一種感覺,威武中隱藏著柔情,你需要耐心尋找其中的風景。走上夫子曾經走過的通幽曲徑,每一處都是一幅美圖,每一步都滲透著莊嚴。不斷試想自己就是夫子當年的門人,清早隨夫子登上這天遊峰,聽他講格物窮理,講修齊治平,感受身心雙方面的歷練,人生得此一樂足矣。這些年,常藉口學習任務繁重,逃避各種體能訓練,但其實夫子是融人生與哲學、自然與自我為一的,這大概就是天人合一的真諦吧?面對先聖遺跡,後來者實在汗顏。
慕名而來的人俯拾即是。夫子年代的信步徘徊、以文會友必然只能為不斷商業化的情景所代替。遊人當中,有人只是聞山水之名而來,但也必有些人是懷著對古聖先賢的景仰而來,對後者來說,時空的變換無法沖散內心當中那一股凝聚的精神,因此,儘管物是人非,儘管恍如隔世,而靈魂深處的感動和貼近卻那樣逼真。是的,夫子,您曾說:「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裡。」您的道也是如此。
下山。短暫的休息。吃過午飯,去九曲溪。我們六人一組登上竹筏,兩位划船的師傅持漿帶我們緩緩馳往九曲回腸的溪面。依山傍水。原來在電視螢幕和圖片上見到的如詩畫面是真的,原來人間真的有這樣的美景。不知是如此的山水陶冶了聖人的情操,還是聖人的精神啟迪了山水的韻味,總之,我們彷彿醉了,想就這樣每天環繞著大王峰和玉女峰,想就這樣終日徜徉在這青山綠水之間。就是在這裡,夫子創作了他那膾炙人口的《九曲棹歌》。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是啊,到哪裡去尋覓這樣的世外桃源呢,除非人間別有一番天地。撐船的師傅說,現在的竹筏是觀光的風景,而在夫子的年代,它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該是怎樣一幅場景?甯謐的山峰間、溪水旁,幾位文人騷客邊等待船夫的到來,邊談古論今,沒有汽車的鳴笛聲,沒有尾氣的污染,旅程不再是一段令人望而卻步的跋涉,而是在其間寄情山水,天人合一。這樣的生活,真的不會再回來了嗎?如今,我們加快了旅程,卻喪失了詩意;建起了樓群,卻遺失了山水;增加了知識,卻忘記了正心誠意。夫子的尊尊教誨,真的只能成為彼岸的煙雲了嗎?除是人間別有天。除您以外,後來者還到哪裡去找安身立命之所呢?
二、往昔印記
一大早,整裝待發,前往武夷精舍。全體師生坐巴士來到寂靜的山間。今早的活動是在朱子所創建的武夷精舍行敬師禮。走過乾淨整齊的石階,一個題為「武夷精舍」的古代門廳矗立在眼前。書院背後是一座秀麗的小山。甯謐的空氣使時光仿佛停止。走進書房,一個真人大小的朱子雕像佇立在講臺前面,後面的牆上掛著孔子的畫像,前面兩側分別佈置著幾排桌椅,同樣有真人大小的門人雕像安坐在座位上。桌椅和柱子都是古香古色的。
短暫的參觀之後,準備行敬師禮。朱子之路的所有老師和同學集合在前庭,莊嚴的氣氛油然而生。這就是曾經充滿了朱子身影的地方。這就是八百年前朱子親自主持敬師禮的地方。八百年,恍如隔世,不敢相信自己此刻腳踏的土地就是聖人足跡所至之處,不敢相信自己此刻所面對的就是聖人曾經所面對的那鬱鬱青山。在那個年代,朱子所貶的是干祿之學,所講的是修齊治平,所傳的是格物窮理,他所主持的釋奠禮,不僅是對先師的緬懷和紀念,更是對先師之學所交的一份答卷,因此他能無愧於手中的香火、口中的祝文,而今,我們站在古聖先賢的像前,又怎能無愧?敬師禮只是一個開始,那一份答卷要用一生去填滿。
輾轉去了紫陽樓。任何一個朱學的景仰者,都期待著看到學堂之外的那一個朱子。儘管對於朱子而言,生活和學問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但是,總有些日常生活的點滴可以讓我們去追尋吧?總有些有血有肉的故事可以讓我們去品味吧?到了五夫鎮。他們說,那就是朱子每日要走過的小路,那就是朱子曾經親手栽下的大樟樹,那就是朱子從少年時起定居的地方——紫陽樓。啊,那一座山間寒舍。一切都未曾改變,就只有您,留下了影響東方幾百年的學說著作,卻不見了蹤跡。當您駐足在我此刻站立的這一片天地中時,您的所思所想是什麼呢?
走進朱子巷,內心的跳動更加強烈。那一條條狹窄的巷子,彷彿容不下兩個人並列行走。每一歩都必定會踩到朱子的腳印,每一個視角都必定是朱子曾經的視角。走在其中會常常停留,回首,怕是擋住了夫子前行的道路,怕是錯過了一睹聖人尊榮的機會。是的,不相信這一切都還在,怎麼您就不會再出現了呢?為什麼我殷切地期待您會突然奇跡般地站在我面前,卻只能留下空守的悵惘呢?我們是多麼期待見到有血有肉的您,可是,假如時光倒轉,我們是不是也會像時人一樣辜負您、漠視您,任憑您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為己之學,卻終究一心向外去追求世間的名利呢?
不能錯過的是鵝湖書院。開幾個小時的車,來到江西境內。名為四大書院之一,果然名不虛傳。夠寬闊和氣派。然而使之名垂青史的,卻是朱陸之會。聽院長講述,原來文革時期這裡曾經作過牛圈,心裡不禁慘然。這麼多年來,歷史的印記曾遭受多少塗抹,文化的傳承曾經歷多少風霜。然而還是熬過來了,並且到如今毅然挺拔。兩岸師生在此進行了靜坐和論文發表。一是工夫,一是為學,二者皆是朱子所強調的。作為後來者,我們雖然無論哪方面都難以企及聖人之旨,但我們在努力,並終有一日會力挽狂瀾。是的,只要精神在,廢棄的書院可以重建,沉寂的聖學可以重新發揚光大!
終於,到了夫子的墓園。如果說幾天以來的懷舊之情在鵝湖書院得到了片刻的停息,轉而為輕鬆熱烈的論辯氛圍所取代,那麼在夫子墓園的一刻,則是一切凝重情緒的迸發之時。所有的人似乎都在等待著這一刻的到來。一座圓形的孤墳坐臥在寂靜的山林裡。此時此刻,終於與您如此貼近。大腦中快速而支離破碎地閃過夫子晚年的光景,無聲的片段,像五十年代的黑白電影。偽學,黨禁。他為社稷貢獻了一生,而時代卻回報給他淒涼的墳頭。於是,他沉沒在這一處被人遺忘的角落,把生命交給學術,從此永棄人間事。這,也許就是天才的命運吧。
除是人間別有天。他們試圖在您以外尋找真道,這就註定了他們成為歷史的遺憾。
三、繼往開來
七天。匆匆,太匆匆。很多的往事,還來不及追憶,就已煙消雲散;很多的足跡,還來不及追尋,就要舉手揮別;很多的面孔,多麼想再看一眼,可時空已將我們阻隔。七天,每日淩晨起床,午夜才休息,身體疲憊,但精神卻飽滿振奮。七天,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依戀,懷著單純的心志,帶著同樣的信仰,我們相聚、相識、相愛。
而今,卻要說離別。有太多的話想傾訴,然而,你卻沒有時間聆聽。現實總是輕易地將美夢打碎。我要拿什麼去祭奠這一短暫而美好的相遇?朱子之路結束了,但是你知道,我們並沒有結束,朱子的精神並沒有結束,相反,朱子之路是一個開始,是我們這一群心系聖學的年輕人的開始。所以,儘管各奔東西,我們卻不曾分離;儘管天各一方,我們的心卻連在一起。只要我們有著那同一個活水源頭,這世間就會充滿我們相愛的印記。在五夫鎮那一淳樸秀麗的角落裡不是已經有朱子學校勃然興起了嗎?當我們看到那些稚嫩的娃娃口中誦出他們也許還不理解的《朱子家訓》時,我們不是看到朱子的小學之教已經在新世紀悄然復興、不是看到朱子之道的火種已經被這些孩子們默默點燃了嗎?
是的,除是人間別有天!是朱子之路使我們相愛,並且,這種愛遠遠沒有結束,而是剛剛開始。只要心繫所同,我們就不再分離;只要有精神的凝聚,我們就會永遠在一起!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想,這就是我們相愛的明證!(張凱作:北京大學哲學系08級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