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宗直面貧窮的多數  

作者:葉沂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2013年《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脫穎而出,理由之一是教宗走上街頭,面對民眾最深切的需求。這位教宗以行動展現出和前任教宗的不同,它深入最貧困的地區,為最需要的人帶來希望;在他的慈悲之中,重批當代資本義的貪婪文化,這一文化使得人性嚴重的斲喪。

    方濟各成為教宗後發佈的首篇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於去年11月底出版,在這篇文件中,教宗對貪婪的資本主義和教會需要多幫助貧困者多所著墨。教宗指出,現在全球貧窮者仍是多數,對貧窮問題束手無策,全球問題也不會得解。正如十誡中的「不可殺人」,今天我們可以把這句話套用在經濟和不平等上,也就是不可經濟殺人,現在上了年紀的遊民凍死不是新聞,股市跌2點才是新聞,這種排斥與不平等的經濟,是一種經濟殺人。

    教宗認為,有些人繼續捍衛「涓滴理論」(少數人先富起來,多數人會隨之受益),這一理論假設自由市場鼓勵經濟增長,不可避免地將給世界帶來更加公正和包容。這個觀點,從來沒有被證實過。現在無人性的經濟專制,缺乏真正的人性關懷;無限制的消費主義與不平等正傷害著整個社會的網絡,金錢崇拜取代古代的金牛崇拜。

    在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精神價值早已被丟到一邊,但宗教自始就是金錢的嚴厲批判者:摩西被金牛觸怒,耶穌對聖殿前的金錢交易者感到憤怒,穆罕默德不滿收取利息的行為,這些對金錢不當使用的譴責,現在看來更切中時弊,金錢固然可以成就許多事,但不受拘束的金錢崇拜禍害更大。

    教宗重批現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在歐美國家引起巨大回響,贊同者有之,體制的辯護者則認為教宗撈過界,他們認為現行的資本主義使最大多數人受益,如《富比士雜誌》就說資本主義勝過一千個德蕾莎修女所做的事,為弱勢者提供衣服、食物的是沃爾瑪而不是天主教;財富的創造不是從貧窮者那邊奪取,而是更有效率的生產,使更多人脫貧。

    天主教關心貧窮議題在歐美國家並未受到太多的青睞,但在拉美國家、非洲卻是受到熱烈歡迎,方濟各是首位來自南半球的教宗,曾經歷過阿根廷的經濟崩潰,他鼓勵神父走入貧民窟,看全球經濟問題是從底層民眾的觀點出發。天主教對窮人的關心,在這一點上和馬克思有了連結,2009年梵諦岡報紙登出一篇肯定馬克思的文章,文中讚揚馬克思揭露「資本主義中工人的疏離與不義」,然而這並不是說教宗是馬克思主義者。解放神學似乎成了天主教與馬克思的交會之處,解放神學的追隨者積極參與社會與經濟的改變,但教宗不認為俗世主義是改變現行資本主義的伙伴,因此說教宗擁抱解放神學是言過其實。

    教宗所指責的經濟不平等全球精英知之甚稔,由1千多位全球精英組成的《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報告指出,擴大的收入不平等是僅次於北非、中東動亂的全球第二大憂慮。全球精英口頭上會說,但真正在解決經濟不平等的立法決策時,卻無心也無力,如美國偏袒富人的稅制漏洞,使得避險基金經理人、創業資本家、不動產合夥人所繳的稅比薪水階級還低,共和黨反對關閉這一富人稅負上的漏洞,民主黨也顯得興趣缺缺,因為會影響到政治獻金。

    幾年來台灣從遺贈稅到營所稅稅率大幅調降,富人受惠最大;炒股、炒房只繳微不足道的稅,也難怪台灣被稱作資本家的天堂。經濟不平等持續擴大的結果,經濟弱勢或貧窮者購買力下降,如何提振內需?再者,擴大的不平等是社會的不定時炸彈。教宗方濟各重批現行貪婪的資本主義及扭曲的金錢崇拜,對台灣的現況甚為受用,我們是否充耳不聞?還是願俯首聆聽教宗的這一番讜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nfucian25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